大明塔位于村東門外半里處,在一座高高的土堰上矗立著一幢玲瓏剔透的八角形磚塔。塔身七丈有余,底部直徑二丈許,塔體黃泥砌磚,素面,底層高約一丈五尺,從二層往上逐層遞減,除塔尖外共有八層。每層塔檐均為疊澀形,密檐仿木結(jié)構(gòu),出檐最闊處一尺有余。塔體外面呈八角形,底部西面有拱形門洞,門洞高八尺許,從二層往上東西兩面均開有長方形窗洞,從底層門洞可進入塔中,塔內(nèi)無梯,塔體中空,直達塔尖。
從遠處看,此塔的建筑外形極像曲沃縣城中的西寺塔,只是塔體完整,除塔尖和底層有部分損壞外,還基本完好。
據(jù)村中退休干部邢一峰先生回憶,在上世紀六十年代,此塔中尚有一石碑,碑文記載此塔名為大明塔,建于明萬歷年間,當時塔下建有磚窯,村民取土時將石碑取出,后被毀。
由此可見,此塔建于明代,為東寧村民所建,然而,東寧村中卻一直有一個傳說,說此塔原為縣城西寺塔上端,因當年大地震時,西寺塔劇烈搖晃,有神仙路過此地,不忍心塔體崩塌,便伸出雙手,將上邊九層抓起,放于東寧村東門外。
這是一個非常動人的傳說故事。
相傳很久以前,東寧村原名東恭寧村,一天晚上,村民們正在熟睡,突然一陣劇烈的搖晃將人們從夢中驚醒,人們意識到地震來了,便急切地從地上爬起,快速地跑到戶外。此時猛烈地搖動接踵而來,人們都站立不穩(wěn), 紛紛撲倒在地。 一陣劇烈地轟鳴和搖動之后,突然天空中一道金光從西向東劃去,接著傳來一陣嗡嗡的響聲,隨后一聲天崩地裂似的震響從東門外傳來,人們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出,伏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。
天亮前,地震慢慢地停止了,曙光從東方顯露出來,人們從地上爬起來,人人愁眉苦臉,個個憂心忡忡。所幸這次強震來得較為緩慢,人們大都能跑出院外,村中除大部分房屋倒塌外,并未死一人。
第二天天亮后,有人從東門外走回,告訴村民說,東門外高堰上出現(xiàn)了一座磚塔,村民都圍過去看,見一座精美的玲瓏寶塔立在土堰上,凌空聳立,云霧繚繞。此時,太陽剛剛升起,塔體霞光萬道,紅光四射。村民們都伏地叩拜,感謝神塔降臨,庇佑全村,讓村民們都能在此次地震中逃過一難。
半月后,有一游方和尚,手持缽盂,身披架裝,來到東恭寧村化緣。村民們盡管剛遇地震,家庭破敗,衣食不周,但卻愿意將家中可食之物拿給和尚享用,和尚感激不盡,便留住村中。村民們問其行蹤,和尚說:“小僧法號勝準,是五臺山僧人,因聽說此處有一飛來之塔,此塔與我寺文殊菩薩有段善緣,故受方丈差遣,來此查看。”
村民們立即領(lǐng)勝準和尚到東門外塔下察看,和尚看后,立即跪地長拜,口中連連誦讀經(jīng)文,一個時辰后,起身返回村中,給村民們講出了此塔的來歷。
原來西天如來佛座下有兩位法力極高的菩薩,一名普賢,一名文殊,普賢菩薩在五臺山設(shè)壇傳經(jīng),文殊菩薩也常去法會。一日,文殊菩薩駕祥云前往五臺山,路經(jīng)曲沃縣城上空,見大地搖動,房屋倒塌,一場大地震突襲此地,城西感應寺內(nèi)磚塔在地震中劇烈搖晃,眼看就要崩塌倒地。文殊菩薩知道,塔乃寺中上乘建筑,人們敬仰佛祖,建塔凝聚佛心,渴望心隨塔上,直通神佛天堂,他怎么也不忍心眼看著這座寶塔就此轟然倒地。于是急忙從云端中飛身而下,伸出一雙巨手,捧住塔上八層,向東飛去,放置于一小村東門外高堰上。因上端被拿去,故西寺塔下端得以保存。
后來,不少村民趕往曲沃縣城感應寺內(nèi),觀看那座磚塔,只見原來的十三層高塔只留下八層,而且南北兩面的拱形門窗全部塌落,塔身一分為二,成了一座“裂破塔”。從此,人們更加堅信,村東這座磚塔就是縣城西寺塔的上端,是神仙移來庇佑東寧村民的。
據(jù)考證,感應寺塔建于金大定五年(1165),在元大德七年(1303)地震中陷落上端四層,而東寧村東門外的大明塔,建于明萬歷年間,塔身為八層,兩者相差二百多年,塔體也不相符。看來,兩塔并無瓜葛,然而東寧村民寧可相信此塔就是從西寺塔上端移來,而不愿相信此塔為上輩村民所建。由此可見,村民們敬仰神佛,愛惜神塔之情,也反映了村民們不希望文物被毀,對文物無比珍愛的感情。
寶塔移來后,勝準和尚便長住村中,整日坐于塔下,為百姓們宣講佛經(jīng),勸說人們多行善事,莫貪私欲,百姓們從四面八方趕來,圍坐靜聽。不講經(jīng)時,勝準和尚又四處化緣,他的足跡遍及秦崗、南常、太許、西凝、馬莊 諸村,村民們深感其德,都愿意送米、送糧,還贈有不少銀錢。數(shù)年后,勝準和尚與東恭寧村民商議,欲用所化銀兩在村中建一寺院,供奉文殊菩薩。村民們感念文殊菩薩移來神塔,庇佑全村,使村民避過地震劫難,又能于震后很快恢復生產(chǎn)。那幾年風調(diào)雨順,五谷豐登,村民們都認為是文殊菩薩移塔之德,對勝準和尚建寺敬神的建議俱表同意,都愿意捐資出力。于是勝準和尚便勘察風水,選擇地基,最后決定在村西門外,建寺供佛。
一年后,一座巨大的寺院建成了,寺名“廣福寺”,北大殿中塑了文殊菩薩圣像,圣像高一丈五尺,最大腿圍八尺有余,泥塑彩繪,高坐于木雕蓮臺之上。蓮臺下有三尺多高的磚砌神臺,臺下兩側(cè)塑有侍女八人,手持蓮蓬、如意、果盤、茶碗,形態(tài)豐盈,端淑絕倫。南殿中塑有十八羅漢像,神態(tài)各異,栩栩如生。
寺院建好后,勝準和尚便移住寺中,整日守廟念佛,為村民們宣講佛經(jīng)。村民們受佛教化,感念佛德,有識字者將勝準和尚所講經(jīng)文抄錄成卷,供善男信女們誦讀。十幾年后,勝準和尚圓寂,村民將他的遺體安放于大明塔二層端坐,將經(jīng)卷藏于文殊菩薩神像腹內(nèi)。
上世紀六十年代,有村民攀上大明塔二層, 見勝準和尚依然身披架裴,端坐佛座,身旁放一佛塵,只是和尚肉體早已風化,僅剩一付骨架,用手一摸袈裟,立即化成白灰,紛紛下落。村西門外廣福寺在文革時也被毀。拆廟時,人們從文殊菩薩神像腹內(nèi)取出十幾卷經(jīng)文,經(jīng)文完好無損,村民將其交到縣政府,現(xiàn)存于縣圖書館內(nèi)。
現(xiàn)大明塔仍矗立于東門外,像一位滄桑老人,注視著東寧村的歷史演變。